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东莞市应抢抓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发展浪潮◆◆★■,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发展生物保健、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布局海洋生物医药,利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优势,加强新药、新疗法的科技创新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生物产业生态系统。
2017-2021年■★,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且从2019年开始■★■◆■★,增速不断加快★■■★■,2021年同比增长达到了21.16%。
2017-2021年,东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虽然一直未突破百亿大关,但其增速很快,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投资视角】启示2024:中国蛋白粉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2017-2021年东莞新材料相关产业增长值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372.4亿元,同比增长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21年同比增长为15.58%。
立足东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现有布局特征和发展空间需求,按照全市■◆■◆■“三心六片”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合理布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重点打造“一核多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核”:在松山湖高新区规划松山湖产业研发创新极核,主要承载研发创新、孵化创业、总部经济★★■★■、产业技术服务与轻型高端生产等功能,研发创新极核内重点布局研发及科技服务、创业孵化及总部经济◆■★◆、生物技术高端研发生产板块三大功能板块,全力推进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主平台◆◆■★。◆■★“多组团”:建立全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转移■★★■、项目流转和招商引资的统筹协调与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前沿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区★■■■◆、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器械示范区、医疗器械生产与健康服务发展区等多个产业发展组团,承接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生产、健康服务发展、前沿产业创新应用等生产制造与配套服务功能。在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石龙镇、大朗镇等区域重点布局一批细分领域专业园,打造多个与松山湖产业研发创新极核互为支撑的产业协同发展集聚区。
【最全】2024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四大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比
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布局:立足区域实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以松山湖为源头创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区域内外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链条★★,鼓励与新 材料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依托东莞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研发、应用,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间联系,打造以东城、石龙、石碣、黄江■◆◆◆■■、常平等镇为关键节点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能力,鼓励智慧应用,在医疗★■★◆■、交通■■★◆■◆、教育、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新型智慧城市领域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示范, 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由基础性设施向平台化服务的 转变■★;★■★。打造以松山湖高新区和长安镇为核心的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布局:三大产业集聚区,各区域协同发展
1、东莞五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通用航空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根据各镇街产业特色★★■★◆,引导各地发挥区域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打造为机器人科技研发中心◆■■,集聚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临深片区为智能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以麻涌镇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中心、以谢岗镇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支持塘厦镇、常平镇等积极对接深圳技术创新资源■■,结合现有制造基础,集聚发展智能装备产业◆◆■。
2017-2021年.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增加值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21年★◆★★◆★,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676◆■■◆★.4亿元★★★。
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重点,推广新型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网络,加快推进新能源领域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基于网络化、智慧化多元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高地。
预见2024:《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依托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集群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重点发展市场应用广◆■★、带动作用强◆◆★■★、战略意义大的先进材料◆◆★■■◆,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完善新材料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生产制造等全链条体系,全面支撑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高地和产业化基地。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塑料制品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依托东莞坚实制造基础和国内制造转型升级机遇,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积极布局高端激光装备制造,加快建成智能制造体系,拓展装备制造新优势领域,树立湾区智能制造标杆。
【最全】2024年装配式建筑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东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以及新晋全国新一线城市,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东莞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新兴产业。
预见2024★■★■■:2024年中国海上光伏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分区域看,城区片区主要发展5G等新一代通信以及高端智能装备制等造,主要还是承担城市服务职能,松山湖片区则依靠区位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先进材料、前沿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东莞其他区域五大新兴产业细分子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截至2020年,东莞市汽车保有量340◆★.96万辆■◆◆,五年年均增长13■★★■★.2%◆◆◆★■◆,城市汽车保有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全国第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15万辆■★★★■,占整体汽车保有量的0.92%◆★,其中★★,公交车6330辆,实现公交纯电动化率100%■◆。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22年东莞市汽车保有量规模达到16★■.16万辆,相较于2020年年复合增速达到126★◆◆.5%。
东莞按照“多中心■★◆■★■、分片区■◆◆◆★■、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空间格局和◆★★★“三心六片”城市格局★■◆■,六大片区分别为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和东南临深片区★★★★■■。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东莞市各片区均有新能源相关企业布局,相对而言■★■,松山湖片区的产业链企业布局更完善★◆★。
东莞新能源产业规划布局◆■■■◆:松山湖片区新能源产业链更完整
【投资视角】2024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投融资现状及兼并重组分析 融资活跃度整体较低
东莞应厚植智能终端产业优势,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和智能终端,抢占5G通信战略高点,突破关键电子元器件等薄弱环节,推动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支持电子信息向海发展■■◆◆★,加快实施智能化战略■★,推动在珠江东岸打造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东莞新材料产业规划布局:主要分布在松山湖高新区附近,产业集聚效应强
根据东莞市《东莞市汽车能源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截止2020年底,已有充电设施运营企业80多家◆◆、运营平台超过25个,全市已建充电站约500座★★■■,换电站3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12座◆★◆★,初步形成城际高速出行充电网络,全市32个镇街实现充电网络全覆盖■★◆◆◆,充电桩建设数量约1★◆■◆★.29万个。到2025年,实现车桩比达1◆★.2:1水平◆■■◆★,充电桩达到12万个。
东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规划布局:一核多组团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东莞市多个镇街有先进材料、上游基础材料◆◆★★■★、下游各类产业的企业分布,而先进材料产业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松山湖高新区、大朗镇、塘厦镇,以上区域产业聚集效应较好。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东莞市先进材料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库两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