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

NEWS CENTER

  《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各阶段的目标愿景为◆■◆■★■: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尔剑介绍★★■,2035版《总体规划》在上一版总体规划提出的福田-罗湖中心、南山-前海中心基础上,将宝安区(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部分街道及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纳入■★◆,形成都市核心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国际交往等核心引擎功能。

  产耀东说,《总体规划》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朱国鸣说,《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全省“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深圳作为双核心之一的核心引擎作用■★■★★。《总体规划》从四个方面强化深圳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加强深港澳紧密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总体规划》聚焦“民生七有■★■■■”◆◆★★,优化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设施空间、全民共享的文化体育空间、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福利设施空间、舒适宜居的居住生活空间,构建全民★■★、全龄友好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此外,还要构建全域公园体系◆◆■■,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实现居民5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以◆◆“一脊一带二十廊◆■■◆◆◆”为魅力生态骨架,强化“山■★★★◆、海、城”交织共融特色。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涵盖九个方面★★★,分别为★■◆★◆:加强区域协同■★★★◆■,发挥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坚持底线思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强陆海统筹,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民生幸福标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美深圳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构建通达韧性城市;塑造特色风貌◆■,彰显现代城市魅力;注重规划实施,提升空间治理水平■★◆。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介绍,今年9月26日■■◆★◆,《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第四个城市总规★◆,也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深圳首部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首次实现陆海全域覆盖★★◆■,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深圳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总体规划》在推动各中心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新增长极培育并与周边城市充分联动◆■◆◆★,构建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形成布局均衡★■★◆★★、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城市功能中心包括都市核心区内福田、罗湖、南山、前海4个综合性服务中心,着力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能力。在都市核心区外打造盐田、龙岗、龙华等8个城市功能中心,增强面向东部优势腹地、北部相邻城市和珠江西岸潜力地区的服务能力。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丽、蛇口、民治◆★■◆、坂田等12个城市功能节点★■◆★★,承担区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平衡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总体规划》的又一重要内容★◆★。深圳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市级新兴产业片区等◆■■,深圳将形成◆■■◆★“1+7+N★■◆”全域创新空间格局。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同时,《总体规划》也确定了深圳的核心功能定位■◆,即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总体规划》的相关情况◆◆◆■■。《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推动全域平衡发展◆◆★★、空间网络联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朱国鸣介绍,《总体规划》提出全方位拓展和深化深港澳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与香港深度合作,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优化深港双城空间格局◆■■★◆◆,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强化深圳与广州双城联动,协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深圳——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功能。促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融合互动,利用跨珠江口通道规划建设契机打造东西两岸融合的★★“桥头堡★◆★■”战略合作节点★■★,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创新产业协作模式。